电力护航非遗传承,“字豆糖”甜蜜飘香
一字一糖,甜润心间,祁门独有的“字豆糖”正随着冬日的序曲缓缓登场。在祁门县祁山镇华杨经济开发区的徽乡缘食品公司车间内,字豆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金惠民正热火朝天地指挥着工人们,将一袋袋蕴含着吉祥寓意的新鲜字豆糖细心打包,准备将它们送往全国各地的年货市场,为人们带去甜蜜与祝福。
12月10日这天,金惠民依旧在徽乡缘食品公司的车间内忙碌着,指挥工人们打包装车。与此同时,祁门公司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也来到了这里,他们正细致地检查着企业的用电设备,排查安全隐患,以确保春节期间传统食品的充足供应。金惠民由衷地感慨道:“真心感谢供电公司,这个月我们的机器就没停过。自从开发区建了‘电力驿站’,用电问题变得异常便捷,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真是既高效又安心!”供电公司提供的全方位、全天候服务,赢得了金惠民的高度赞誉。
字豆糖,这一源自明清时期的安徽祁门传统糕点,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好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它主要由麦芽糖稀、黑芝麻粉、黄豆粉组成,经过28道纯手工工序精制而成。每块糖片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文字,既可食用又可观赏,是民间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佳品。金惠民,作为祁门县新安镇人,从十六岁起就跟随师傅学习这门手艺,熟练掌握了字豆糖的28道工序。四十年来,他走南闯北,上门为人家制糖,这份技艺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
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祁门县从事物流工作的汪镇华品尝到了字豆糖,对能在糖上刻字这一奇妙工艺一见倾心。他决定拜金惠民为师,并在祁门县闪里镇联合开办食品加工厂。2021年,为了振兴传统乡村美食,传承非遗文化,汪镇华和金惠民将原先的食品加工厂搬迁到了祁门县祁山镇华杨经济开发区内,并成立了祁门县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他们决定实行电气化加工字豆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年,汪镇华就向供电公司申请报装了一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公司迅速响应,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电力服务。2023年,为了保障镇上开发区的可靠供电,祁门公司投资3724万元,在华杨经济开发区建设了首座35千伏变电站,并同步新建了35千伏双回线路4.56公里。这一举措为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如今,在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从熬糖、磨粉、搅拌到成品包装,一整套的电气化流水作业让企业年产量再次翻了一番。金惠民回忆起爷爷那一辈制作字豆糖的艰辛岁月,不禁感慨万千。那时,每年春节前,他们都要日夜不停地在柴火灶前的大铁锅边炒豆和熬糖。制作字豆糖时,必须得熬得住时间、耐得住性子,尤其是炒黄豆和熬糖稀这两项就十分费工费时。需要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好火候,否则就前功尽弃。此外,黑芝麻粉、黄豆粉加上糖稀后非常黏稠,也要用很大的力气在文火上不停地翻炒,才能保证豆粉不粘底煳锅,往往一锅豆粉翻炒3个小时以上,才能把所有的水分收干,否则很快豆粉就会发霉变质,不易保存。
“看看我们现在的这个电锅炉,定时半个小时就可以出锅,而且翻炒得特别均匀,为我们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汪镇华按下电锅炉按钮,熟练地开始设置时间和温度。针对入冬以后持续增多的订单量,徽乡缘食品公司不断增加了生产时间,加班加点持续生产,用电需求日趋上升,电气设备“996”模式长期运作,增加了企业的用电故障隐患。为此,祁门公司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汪国光、陈发南等人结合近期华杨园区内的企业用电需求,大力开展用电走访工作,主动为包括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在内许多企业内的用电设备及线路进行专项检查,逐一排查用电隐患。
“一斤字豆糖能卖12元钱,每年春节旺季我们的出货量能达到上万斤,光字豆糖一项的产值就能达到10余万元。”汪镇华表示,供电员工的及时检修和维护让他们吃下了“电力定心丸”,为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字豆糖已经成为徽乡缘食品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